罗德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遗世独立 [复制链接]

1#

按:廖彬宇先生作此诗于年,由国画家杜海峰绘制《许由遗世独立》诗意图。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义三百图》,由著名文化学者张红星教授注解。全书内容将陆续发布,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诗说中国》是首部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是为了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寥寥数语的古诗高度概括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力量滋养,贯通中华文脉,让圣贤豪杰之精神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联合古今贤哲,共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丙戌岁咏许由七律

天下功名如敝履,常思大限到来时。

恐因富贵累身命,遂薄君王事不为。

慨叹凡夫皆逐利,岂知世外有希夷。

人间自得唐尧在,且许逍遥做逸遗。

张红星教授注解:

功名: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成玄英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于功绩,以留意于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大限:寿数,死期。晋葛洪《抱朴子极言》:“不得大药,但服草木,可以差于常人,不能延其大限也。”唐权德舆《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身命:即身家性命,指生命。《汉书郑崇传》:“臣愿以身命当国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驮那羯磔迦国》:“闻者怖骇,莫敢履户,谓是*蛇之窟,恐丧身命。”

君王:古称天子或诸侯。《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郑玄笺:“室家,一家之内。宣王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

慨叹:感慨叹息。《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唐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诗:“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世外:尘世之外;世俗之外。唐李白《杂题》诗序:“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希夷:《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唐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姓伊祁(亦作伊耆),名放勋。初封于陶,又封于唐,号陶唐氏。以子丹朱不肖,传位于舜。事见《史记五帝本纪》。

逍遥: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成玄英疏:“逍遥,自得之称。”《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聊逍摇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

逸遗:犹言隐居避世。唐韩愈《上宰相书》:“主上感伤山林之士有逸遗者,屡诏内外之臣旁求于四海。”清刘大櫆《江先生传》:“犹赖有山泽逸遗之士,穷年兀兀于其中,递相推测隐度。”亦指隐居避世的高士。

赵力能先生评:

许由是天下许姓的始祖,与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而据《文选·应璩书》引《古史考》许由和巢父是同一人。据说许由还是尧舜禹三位大帝的老师。后世称之为“三代宗师”。比起后世*谷子,也是有过之无不及。

许由自幼农田躬耕,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邪膳不食,邪席不坐。夏天树上筑巢而寝,冬天挖地窑居住。食山果、饮河水,且无怀器,手捧而饮。

尧帝年迈,深感衰老,且儿子丹朱不肖,不愿因爱子而误天下。他深知许由清高大志,便欲禅让帝位。许由说:“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尧得知许由不轻移其志,便一再登门拜访。许由仍推辞说:“我年纪大了,需求无多,还是当个臣民吧!”于是连夜逃往箕山颖水旁,农耕而食。

尧得知许由去处后,又派人请他做九州长。他听后更是烦恼,匆忙到颖水边掏水洗耳,遂隐居深山之中,终身不为名利,死后葬于箕山之巅。

汉代后,以五岳配祀许由,世代供奉,太史公司马迁曾登临凭吊。《前汉书》列许由为仁人。《晋书》赞云:“昔许由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

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庄子》中记载: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墨子·所染》“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桌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尴,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于天子,功名蔽天地。”《墨子》所言,舜曾受到许由的感染和教益,和此后的禹、汤、武王受到贤人所染一样,兴邦立国,建立了盖世功勋。尧时,既师许由,故谓之为“夫子”,可见,许由对同时代的尧、舜便有深刻影响。

《庄子·逍遥游》其《疏》注曰:“许由,隐者也,姓许名由,字仲武,颖川阳城人也。隐于箕山,师龄契缺,依山而食,就河而饮。尧知其贤,让以帝位。许由闻之,乃临河洗耳。巢父饮犊,牵而避之,曰:‘恶吾水也’死后,尧封其墓,谥曰‘箕公’,即尧之师也。”《水经注·颖水》:“箕山上有许由冢,尧所封也。”

彬宇先生此诗开篇引用了《孟子·尽心上》中“弃天下如敝履”和《论语·泰伯》中“薄帝王之业而不为”的思想,高度褒扬了许由不贪势位、不慕富贵的情操。在诗人心中,许由是一位智慧高绝的大师,如同古印度的悉达多太子一样,太子作为净饭王的王位继承人,却常常思考如何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对富贵荣华的势位及美色诱惑等等毫无兴趣。终于在儿子罗侯罗出生当日逃离王宫,出家修行去了,历经种种磨难,弃天下如敝履,薄王业而不为,过着苦行的生活,坚定修行的信念,最终证得大道,了生脱死,成为圣佛。

在彬宇先生心目中,许由或许正是此类智慧卓绝之士,所以他教导了尧舜禹三代帝王之后,知道天下可平,于是遁入山林,遗世独立,最后证何成就,则不知道了,只留下了无尽的传说。

诗的最后,彬宇先生慨叹了世人只知追逐功名利禄,终其一生,也不过是“莫名其妙生,稀里糊涂活,无可奈何死”,纵使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不能造福社会,不能了脱生死,又有什么意义。

许由虽是隐士的鼻祖,却培养出尧舜禹这样伟大的圣人,这也正是许由对人类的贡献。而尧舜也得了许由的真髓,治理好天下后,晚年也都将天下禅让给了贤人,然后或许也如许由一般,要去证得终极的圆满成就了。诚然,不能证得终极成就,即便获得天大的势位,又有什么意义?不是所有的隐居都是高尚的,或许恰恰是推卸责任、逃避现实的懦夫。

在兼济与独善中,彬宇先生此诗,引人深思。

————————————————————

《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义叁百图》为廖彬宇先生古体诗及文论集,《礼记》云“礼义三百,威仪三千”,先生汇集历年吟咏往圣先贤及其事迹的古体诗三百余首,透过圣贤事迹来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发扬礼乐文明。该文献简单易记,大雅斯文,使圣贤精神能够让人口耳相传,深入人心。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血之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