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俄罗斯帝国初期向波罗的海乌拉尔山脉喀 [复制链接]

1#

大约在年,此时野心勃勃的莫斯科大公国(西方学者将其命名为俄罗斯的达尼罗维奇王朝)正处于地区权力的边缘。就像安那托利亚的奥斯曼帝国一样,他们建立打拼出了自己的地位,作为一个追求财富和权力的队伍,在15世纪中期,这些雄心勃勃的王朝都将自己的权利提升到了帝国主权的地位。对奥斯曼人来说,年对君士坦丁堡的征服为他们宣称帝国主权提供了灵感,他们称自己为“新君士坦丁”,同时也是伊斯兰教义战士。对于莫斯科大公国达尼罗维奇王朝来说,除了成功的王朝战争之外,一系列的事件支持了其更高的愿望。其中包括俄罗斯东正教的统治者拒绝与梵蒂冈结盟(-年佛罗伦萨-费拉拉会议通过),以及他们宣布脱离君士坦丁堡东正教教会独立,莫斯科大公国王子成为东正教的国际领袖。此外,大公伊凡三世在年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索非亚·帕罗尼亚的侄女,从而提升了他的国际知名度。索非亚·帕罗尼亚是在梵蒂冈长大的。

俄罗斯的历史学家们通常把俄国针对邻近东斯拉夫民族的土地扩张称为“良性”的征服。这样做,它们反映了俄罗斯民族主义史学基于16世纪的学说,莫斯科大公国首领只是恢复他们全体斯拉夫民族的“遗产”。这种权宜之计的解释,假设了从基辅罗斯到莫斯科的王朝和主权的直接历史连续性,忽略了基辅罗斯不仅为后来成为俄罗斯人,而且也成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提供了精英、王族王朝、宗教、文化和国家神话的基础这一历史事实。作为一个*治实体,俄罗斯的历史始于莫斯科的崛起,从14世纪到16世纪,莫斯科对东斯拉夫人领土的占领不是一种“聚集”,而是一种持续的征服和对领土扩张。

15世纪下半叶,瓦西里二世(-62)和他的儿子伊凡三世(-)对莫斯科的领导和对外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改善了俄罗斯在连接波罗的海和伏尔加的国际贸易航线上的地位。贸易航线上矗立着几个从基辅罗斯传下来的君主国,它们长期以来一直都是该地区的小型地区中心。一些君主国是主教辖区,有着繁荣的编年史写作传统,保存着他们自己的历史记忆。还有的君主国的国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经常派出大量骑兵随从外出巡游。莫斯科使用了多种策略,包括婚姻关系、购买、恐吓和征服,以使他们服从于俄罗斯王朝的统治或附属。

莫斯科一心想占领波罗的海,就把矛头对准了诺夫哥罗德。年,莫斯科占领了莫斯科以北的诺夫哥罗德贸易中心贝鲁诺。面对诺夫哥罗德与立陶宛大公国的不断结盟,年莫斯科就征服过这座城市,但并没有占领它。莫斯科扩大了对诺夫哥罗德北上至贝鲁诺和南下至莫斯科以西地区的控制。年,诺夫哥罗德再次发动反莫斯科的战争。这一次,俄罗斯占领了这座城市和它的整个腹地,解散了它的共和国*府,并任命了一位总督管理它。为了稳定领土,莫斯科强行迁移人口,将数百个诺夫哥罗德商人、精英和拥有较少土地的家庭流放到莫斯科中央,并没收了诺夫哥罗德大主教辖区的大部分贵族精英的财产和主要修道院的大部分财产。

在北欧贸易发生重大变化之际,并吞诺夫哥罗德及其腹地,让莫斯科得以立足于充满活力的波罗的海。德意志北方汉萨同盟在15世纪随着周围实力强大的国家的崛起而衰落,尤其是波兰-立陶宛、荷兰、英格兰和瑞典。贸易已经从诺夫哥罗德和附近的普斯科夫转移到利沃尼亚的几个港口:雷瓦尔、塔林、多尔帕特、塔尔图、纳尔瓦。伊凡三世试图利用托利沃尼亚进行贸易,他在纳尔瓦对面的芬兰湾建立了伊凡哥罗德(年),关闭了诺夫哥罗德的汉萨办事处(年),驱逐了季节性居住的德意志商人。但伊凡哥罗德长期未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商人和贸易从诺夫哥罗德转向了内陆海湾或托利沃尼亚城镇的瑞典港口维堡。直到下个世纪,诺夫哥罗德的贸易才逐渐繁荣,从农村腹地出口亚麻、蜡、大麻、动物脂、生皮、蜂蜜和皮革等商品。

征服诺夫哥罗德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毛皮财富。诺夫哥罗德的毛皮市场在15世纪就崩溃了,原因包括*治不稳定,汉萨的衰落,以及欧洲松鼠皮毛时尚的衰落,而松鼠是诺夫哥罗德森林中仅存的皮毛。需求强劲的奢华皮毛订单一直来自欧洲和奥斯曼帝国。莫斯科的商人们为了寻找新的贸易点,往北到芬兰、卡雷利亚、瑞典、和拉普兰德,甚至往东越过乌拉尔、西伯利亚、直到喀山汗国。

至少从9世纪开始,喀山就一直是伏尔加毛皮贸易的主要中心,当时伏尔加的保加利亚人控制着这座城市,以及位于喀山北部和乌拉尔地区皮毛资源丰富的腹地。到了十五世纪下半叶,喀山汗国牢牢地统治着这个古老的转口港。来自奥斯曼帝国、北高加索、波斯、草原游牧民族和中亚的商人在这里出售丝绸、香料、鱼、盐、牲畜、大米、坚果和油料,以换取欧洲的羊毛、俄罗斯的亚麻、皮革制品、武器、盐和奢侈的皮毛。

喀山位于卡马河和伏尔加河的汇合处,控制着穿过乌拉尔河的通道,这条通道通向塔夫达河、图拉河和托博尔河,流入皮毛丰富的西伯利亚西部,它拥有西伯利亚西部各汗国丰富的资源。自13世纪80年代以来,莫斯科一直在东至乌拉尔山脉的各当地民族中扩大控制,与喀山争夺控制权。这个过程是血腥而漫长的,有许多当地人的抵抗。在14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莫斯科控制了大部分当地民族,并于年占领了关键城市维尔塔卡。最后于十五世纪结束前彻底占领了整个乌拉尔山脉。

由于喀山控制了中、下游的伏尔加河,莫斯科为它的银狐、黑狐和貂的来源寻找陆上路线。在一段宝贵而短暂的时间里,它与喀山的竞争对手克里米亚汗国找到了共同的利益点,在年前后结成了联盟。在克里米亚的帮助下,莫斯科袭击了喀山汗国及其附属的大部落,并在年与大部落在乌格拉河上的*事对峙中达到了高潮。僧侣的编年史里不合时宜地宣称莫斯科从鞑靼人的控制下“解放”了草原(实际上,鞑靼人的控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为了征服黑海大草原,克里米亚人在年摧毁了大部落。莫斯科和克里米亚通过各种阴谋阳谋破坏了喀山汗国的稳定。在年,蒙利·吉里嫁给了努尔·苏丹,她就是喀山可汗的遗孀,也是后来穆罕默德·阿明的母亲,伊凡三世通过外交手腕很快地就把年少的阿明推上了喀山汗国的王座。随之而来的是莫斯科、喀山和克里米亚之间20年的和平。

喀山建筑

莫斯科-克里米亚联盟在年至年间分崩离析,当时的吉瑞家族站在了克里米亚汗国一边,并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对莫斯科人的土地进行了密集的奴隶掠夺和*事行动。莫斯科仍然继续干预着喀山王朝的继承,在15世纪晚期,在卡西莫夫建立了一个傀儡鞑靼公国,为最终篡夺王位而培养了喀山家族的附属系人脉。年代,萨法·吉里继承了喀山的王位,并以一种满足克里米亚和莫斯科利益的方式进行统治。这种平衡一直持续到他年去世,然后开启了莫斯科人对抗喀山的新时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