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克飞
近日,被许多人视为俄罗斯小弟的白俄罗斯可谓动作频频。它先是打开国门接受俄罗斯军队入境,其后又宣布禁止本国公民离境。
白俄罗斯之所以这样做,按其官方说法是针对战争威胁而采取的反应,它遭遇了来自乌克兰和波兰这两个邻国的压力,感受到了危机。
白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一向复杂,在被称作“世界最危险走廊”的“苏瓦乌基走廊”,它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它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一向复杂,并不能用“铁杆小弟”称呼它。
“苏瓦乌基走廊”与白俄罗斯历史
年秋天,我曾有一段“世界最危险走廊”的旅途经历。当时我从波兰东北角的波德拉谢省出发,北上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再原路返回。其中有一天,我从立陶宛海滨城市克莱佩达驾车前往波兰苏瓦乌基,全程都是夜间开车,抵达酒店才发觉,自己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通过了“苏瓦乌基走廊”。
所谓苏瓦乌基走廊,是一条约公里的狭长地带,波兰东北部与立陶宛的连接之处。这个地带不仅仅连接着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它的西侧是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俄罗斯在此布置了波罗的海舰队和导弹基地,东侧则是俄罗斯的盟友白俄罗斯。
《时代》杂志曾写道:“这里是欧洲最脆弱的地方,它可能决定波罗的海国家的命运和欧洲的安全走势。”在地缘政治研究者看来,这条波罗的海三国与北约其他国家相连的唯一走廊十分脆弱。《太阳报》和《世界政策杂志》甚至不无夸张地认为,这里一旦发生冲突,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当然,对于我这种旅行者而言,很难对这样的表述有所体会,因为沿途的立陶宛和波兰都已位列发达国家或准发达国家,沿途是一个个童话般的小城镇,一派安宁祥和。当时在路上,还时常可见挂着俄罗斯或白俄罗斯车牌的私家车通过。
在年俄乌冲突的当口,苏瓦乌基走廊也难免卷入其中。立陶宛和波兰一向都视俄罗斯为仇敌,这次也坚定站在乌克兰一方。它们的近邻白俄罗斯,这次则选择了站队俄罗斯。
因为名字相近,许多人认为白俄罗斯是俄罗斯天生的“兄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白俄罗斯东邻俄罗斯,北方与西北方则和拉脱维亚与立陶宛交界,西与波兰毗邻,南与乌克兰接壤。国土面积为20.76万平方公里,人口多万。
白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年,“白俄罗斯”一词始见于文献中。13世纪中期-18世纪末,它先后归属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18世纪后并入俄罗斯帝国。一战后期宣布独立,建立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年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年8月25日恢复独立。
要搞清楚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关系,首先要弄清“罗斯”这个概念。“罗斯”这个词在古斯拉夫语中指划船的人或外来者,也就是指来自北欧的维京海盗。公元9世纪,维京人的一支——瓦良格人击败东斯拉夫人,在东欧地区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成为诺夫哥罗德的第一任王公,国家名为“罗斯”。公元年,留里克的接班人奥列格征服基辅,后世称为“基辅罗斯大公国”,也是东斯拉夫人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三百多年后,蒙古人入侵,年攻入东欧大平原。年,基辅沦陷,多个小公国林立的基辅公国沦为金帐汗国的附庸。
金帐汗国因为统治区域太大,力所不及,所以并未直接统治罗斯人,基辅公国的罗斯大公们仍然保持相对独立性。不过,蒙古人基于统治需要,并不会给罗斯人完全的独立自主机会,而是通过在罗斯大公间制造矛盾、挑起内战的方式,使得一个个小公国都无法壮大,大公们只能通过阴险加好战的方式求生存,这段历史也深刻影响了罗斯人乃至后来俄罗斯人的基因。俄罗斯人对领土扩张的热衷,也与金帐汗国如出一辙。
不过,当年的蒙古人并未完全吞并基辅罗斯,毕竟这片土地太大,打到西部已是强弩之末。结果,位于西端的一个小公国——波洛茨克公国躲过一劫。
波洛茨克公国的罗斯人没有被蒙古人统治过,也就没有蒙古化的痕迹,他们被视为白俄罗斯的前身。
后来,立陶宛大公国崛起,不但于13世纪吞并了波洛茨克公国,还对基辅公国造成了巨大压力。波洛茨克的罗斯人和立陶宛人在这段历史进程中不断融合,立陶宛大公国的波兰地区也将欧洲文化和天主教传入波洛茨克,独立的白俄罗斯部族逐渐形成。
年,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三世结束了蒙古人的统治,罗斯人赢得独立。此后,莫斯科大公国走上集权之路,逐步统一罗斯。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标志着“沙俄”的出现。
沙俄持续扩张之路,年第三次瓜分波兰后,白俄罗斯被沙俄吞并。不过此时,从13世纪就开始与罗斯人分离的白俄罗斯,经历了与立陶宛人和波兰人的融合,接纳了来自欧洲中心的文化和宗教,与沙俄治下的俄罗斯人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
这时的白俄罗斯人拥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宗教方面,与沙俄将东正教奉为国教不同,虽然东正教仍是主流,但天主教的信奉者也不少。
也正因为这样,当时的白俄罗斯人奋起反抗沙皇统治。但因为此前隶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没有自己的民族国家,白俄罗斯的民族独立运动缺乏足够的历史认同基础。而且,沙俄实行高压统治,全面推行“俄罗斯化”,禁止人们使用白俄罗斯语,“大俄罗斯沙文主义”逐渐占据上风。
虽然一战之后,白俄罗斯成功脱离沙俄统治,建立起白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但很快就加入苏联,所以真正民族自决的时间很短。
东欧剧变后的白俄罗斯:脱俄与近俄的矛盾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发展不一。正面例子当属波罗的海三国,作为当年苏联离心力最强、始终坚持抗争的前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如今都已是世界银行认定的发达国家。乌克兰独立后与俄罗斯纠纷不断,地缘环境愈发恶化。中亚地区受困于民族和宗教问题,发展相对迟缓。外高加索国家虽然在大多数时候都保持着整体安定局面,经济发展也各有倚仗,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地缘政治问题,比如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问题,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争端。
白俄罗斯则与大家都不太一样。解体初期,它也尝试私有制转轨。但年后,它开始极力维持苏联时代的公有制,更没有采用激进的“休克疗法”。同时,它与西方的关系也并未像其他前加盟共和国那样迅速密切,而是维持着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卢卡申科在年的上台。他上台后,开始恢复苏联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重建克格勃秘密警察,比俄罗斯更像苏联。两手满是血腥的契卡(克格勃前身)头子捷尔任斯基曾经有过许多雕像,苏联解体后,愤怒的人民将他的雕像纷纷捣毁。但在白俄罗斯,捷尔任斯基的雕像至今仍然矗立于克格勃大厦对面,仅仅是这一点,就足够让文明世界反感。
如果从现行体制来说,白俄罗斯实行的是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国企垄断各个行业,尤其是农业,经济上以国家干预为主,市场机制为辅。至于以往挂在嘴边的工人阶级掌握生产、监督官吏的社会主义式生产机制,早已被白俄罗斯政府所摒弃。真正掌握商品专营权的商人阶层,都来自体制内家庭,尤其是总统卢卡申科的家庭。
有人认为,白俄罗斯走上这条路,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它曾经是苏联体制的受益者。作为最早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东连俄国,南接乌克兰,在苏联版图内地位重要,也拥有经济发展的便利。在苏共的支持下,二战前就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尽管二战中饱受创伤,但在战后举全苏联之力的支持之下,很快又称为苏联内部经济最发达的加盟共和国之一。
二是因为白俄罗斯在苏联时代曾经扩大版图。和年,苏共将一些白俄罗斯人聚居且工业发达的省县划给白俄罗斯,如戈梅利、维捷布斯克等。年苏联与纳粹德国合作闪击波兰,又将波兰控制下的部分地区划归白俄罗斯,也让白俄罗斯受益。
但这并非主要原因,而且“受益者”一说早已因为切尔诺贝利事件而站不住脚。作为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主要受害者,白俄罗斯人对苏联当局的隐瞒非常痛恨,这一事件也使得白俄罗斯出现了巨大的离心力,最终独立。
所以,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历史和利益。正如之前所说,白俄罗斯作为民族国家的时间很短。至于利益层面,白俄罗斯是内陆国,没有出海口,在苏联时代,能源就依赖其他加盟共和国供给。苏联解体后,原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从苏联时代的“行政指令”变成国与国之间的谈判,这就让白俄罗斯人陷入困境,变成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里发展最差的国家之一。卢卡申科之所以能够成功上台,也恰恰是因为此前经济上的巨大滑坡。
卢卡申科上台后,无法重建旧时的福利政策,但确实稳定了经济,同时基于高压统治,仍然维持了表面上的社会稳定。
年之前,白俄罗斯的经济曾因为依托俄罗斯的贸易往来而呈现一定程度的高增长,一度接近10%。但因为过于依赖俄罗斯,年金融危机后,白俄罗斯经济再度陷入低谷,白俄罗斯货币迅速贬值,通胀率惊人。年后,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问题而被西方制裁,白俄罗斯经济更是糟糕。
目前白俄罗斯的人均月收入只有美元左右,“被平均”的普通民众更低,不过因为全民免费医疗等福利政策,日子还算勉强过得去。
很多人因为白俄罗斯人在经济上对俄罗斯的依赖,认为白俄罗斯始终高度亲俄,其实从苏联解体后的历史来看并非如此。卢卡申科的行事作风仍然是“亲俄但力争左右逢源”,这一点同样出于利益。
卢卡申科没这么简单
在西方社会看来,卢卡申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这位农场场长出身的白俄罗斯人,在年就任白俄罗斯总统后,对白俄罗斯的统治一直持续到了今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的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也称自己的祖国是“软性独裁”。
在卢卡申科治下,大肆逮捕反对者,监控言论,人民毫无政治发言权。不过即使如此,白俄罗斯国内的反对声音从未平息过。每次大选前后,白俄罗斯人都会进行各种抗议。卢卡申科也不示弱,一次次进行镇压,甚至直接逮捕其他参选者。
年的大选最为激烈,虽然卢卡申科以八成得票率再度当选总统,但民众仍然走上街头持续抗议。
这首先是因为经济困境,正如前文所说,白俄罗斯受困于俄罗斯经济的崩盘,自己也逐年下滑。而且,因为产业集中于明斯克地区,所以其他地区经济更为凋敝。曾经的福利政策也难以为继,即使是原先的体制内人员和福利制度受益者(公务员、国企工人和退休人员),也对卢卡申科有了抱怨。年轻人的怨气更重,尤其是高学历的年轻人,这是因为白俄罗斯的亲俄举动,使新兴产业受困,年轻人无法像波兰立陶宛等国家的年轻人那样,在全球化中获得新兴产业的红利。
新冠疫情也是重要因素,疫情初期,白俄罗斯不透明的社会体制导致民怨载道,官员不但早早得知消息,还可以囤积物资,普通民众则受困于疫情扩散和物资紧缺。
年8月爆发的抗议大潮,蔓延了白俄罗斯的所有城市,抗议人数众多,但军警的暴力镇压也比以往更加血腥。最终抗议失败,卢卡申科延续着他的统治。
从目前的白俄罗斯情况来看,农民是卢卡申科的基本盘,他们习惯保守生活,信息也闭塞,更容易被国家宣传机器影响。公务员也是卢卡申科的基本盘,即使抱怨声不断,但他们仍然是整个白俄罗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资本在白俄罗斯的地位很低,也依赖于官商勾结的模式,所以同样对体制有认同感。反对卢卡申科的主力是信息相对开放的学生,再就是社会精英人士。
年上台后,卢卡申科依靠反腐和迅速恢复的经济获得极高声望。但近十几年来,他基本在透支自己的威望,统治根基主要依靠于国家宣传机器的洗脑和军警的严密控制。
不过卢卡申科能够延续二十多年的统治,其人并不简单。他与普京的关系,也绝非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和谐。
从地缘政治上来说,白俄罗斯显然是西方社会争取的对象。而从文化层面来说,主流欧洲对白俄罗斯也有接纳的动力。但不管争取还是接纳,前提都是白俄罗斯的体制变化,即结束卢卡申科的独裁。
而俄罗斯这边呢?扩张成性的俄罗斯,当然有合并白俄罗斯之心,但卢卡申科的强人政治反而是最大阻碍。基于这一点,普京不可能喜欢卢卡申科,只是他真的不能没了白俄罗斯这个盟友。卢卡申科其实也看不上普京,正宗前苏联时代官员出身的他,政治起点和履历远远高于克格勃特务出身的普京。但基于国家利益需要,卢卡申科和普京多年来一直维系着表面的和谐。
这种表面和谐也曾有过波折,年,普京曾提出白俄罗斯以联邦身份加入俄罗斯的构想,卢卡申科严厉拒绝,并表示“白俄罗斯绝对不会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一部分。”
普京的应对办法是什么?看起来很眼熟:直接切断了白俄罗斯半数的天然气供应。不过因为利益,双方最终还是走出关系冰点,继续构建俄白同盟。不过,从年开始的俄白同盟,本意是构建货币、经济、贸易等领域一体化的桥梁,但这个目标显然没有完全实现。
这多少跟俄罗斯的扩张习性有关,无论是在南奥塞梯问题上与格鲁吉亚交恶,还是年强行侵占克里米亚,都让卢卡申科有所担忧——卢卡申科当然是独裁者,但他不傻,而且一切都为了维护自身权力,当然不愿意自己变成俄罗斯的傀儡。
尤其是在克里米亚事件后,白俄罗斯与美国、中国乃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不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领土。前两年,卢卡申科甚至公开宣称白俄罗斯是被迫进行俄白一体化。而长期原油供应问题,一直是俄白双方没能解决的问题。
白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也始终没有中断。年,白俄罗斯曾经因为制裁问题而与美国闹翻,但年2月,蓬佩奥成为26年来第一位访问白俄罗斯的时任国务卿。也是那一年,白俄罗斯开始从美国进口石油。
直到年5月的瑞安客机事件,卢卡申科的肆意妄为令世界哗然,使得白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又趋于紧张。
白俄罗斯会参战吗?不会,卢卡申科不傻
近日白俄罗斯允许俄军入境的行为,引发不少人的担忧。有人认为白俄罗斯有可能会参战,与俄罗斯共同打击乌克兰。但如果从国际政治和利益角度而言,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白俄罗斯军队实力极其有限,而且二战后就未经历战争,如今的部队战斗经验近乎于零。白俄罗斯国防部长赫列宁也表示,部署白俄“联合部队”的任务“纯粹是防御性的”。
对于俄罗斯来说,要想改变战事不利的局面,更靠近基辅的白俄罗斯是一个很好的基地,起码可以牵制乌军。不过,这种想法多少把卢卡申科当成了透明。
而从国际局势来说,俄罗斯早已四面楚歌。与乌克兰的关系无可调和,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都对俄罗斯深恶痛绝,而在俄乌冲突后,连多年来一直保持中立的芬兰和瑞典都坚决选择加入北约。放眼四顾,俄罗斯在欧洲唯一的伙伴只剩下白俄罗斯。但反过来说,白俄罗斯已然奇货可居,卢卡申科作为政客,此时跟着俄罗斯干,未必能让利益最大化,奇货可居两头吃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白俄罗斯一方面因为与俄罗斯的长期盟友关系、经济上高度的依赖性,始终有着“亲俄”的立场,在俄乌冲突中也站在了俄罗斯一边——这之中既有卢卡申科的个人选择,也有普京的压力,还有乌克兰方面的压力。其实,在冲突初期,白俄罗斯的立场还是相当中立,拒绝了普京联合出兵的请求。
但即使如此,白俄罗斯多年来始终没有放弃与西方世界交流的希望。正因为卢卡申科是独裁者,所以利益在他眼中才是最关键的考量因素。他要考虑的东西中,地缘政治反而不是最关键的,经济才最重要。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增长和高出白俄罗斯多倍的人均收入,不但让白俄罗斯民众眼红,也让卢卡申科眼红。
要让卢卡申科冒着彻底得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风险去加入战团,绝不是符合利益的选项。让俄军进入,已经是一个极限。
年,卢卡申科在会见蓬佩奥时曾经开了个玩笑。他说:“独裁统治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人都周六周日休息,总统却在工作。”
这句话真是意味深长,卢卡申科要维护的绝不是俄罗斯的利益,而是白俄罗斯的利益。因为只有确保了白俄罗斯的利益,才有利于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