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堪
TUhjnbcbe - 2024/12/25 18:05:00

说起萧何,大家可能对一句成语比较熟悉,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那么这个被李世民唐太宗称赞的人是谁呢?为什么说?它有着“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可以和汉朝的萧何相比?

上图为房玄龄,

房玄龄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词“豪横”。他是齐州临淄人。18岁的时候考取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择是在渭北投奔李世民,先后担任秦王府记室、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其次他多次随从李世民出征,出谋划策,收罗人才,使他们为李世民效力。就是这样一个人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和赏识,以至于房玄龄在短时间贞观十六年内位进司空!十七年于唐太宗长孙等二十四人画像,供奉在凌烟阁.是唐太宗的贵人。

房玄龄拜相

秦王府的谋主

房玄龄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参谋后,一心一意辅佐李世民。他比别的文臣武将更有政治眼光,想得也更全面。比如,李世民在扫平诸侯割据势力的战争中,每打胜一处,众人都争着抢掠府库里的珍珠宝玩,唯独房玄龄考虑怎样收揽人才。与房玄龄齐名的杜如晦,就是因为房玄龄的尽力保护而留在李世民幕中,后终于成为股肱之臣。房玄龄有意结交许多有才能的谋臣猛将,为李世民收罗了一批文武之才,结成了一派很大的势力。在跟随李世民削平群雄的战争中,他还注意搜集反映各地民情的图集文书,以备将来治国之用。所以说房玄龄是一个有远观的人、看得远、想的也远。

房玄龄于李世民

身为领导、帝王自然是喜欢这样的人。在唐王朝建立以后,最高的统治集团也是就皇位、皇权之争,房玄龄在这场战争中充当了重要谋士的角色。经过细致的谋划也就是在武德九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让位给李世民,改元贞观。这就是唐太宗。

房玄龄画像

唐太宗即位之后就开始了评功行赏,房玄龄进爵为邢国公,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评为了第一功臣。这一封有就人就不愿意了,初举义旗时,是臣率兵先行赶到。他们不过是刀笔之吏,竟然评功第一,臣不服。这就遭到了唐太宗的反驳说,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堪与汉朝的萧何相比,理当评为首功。李神通无话可说。

房玄龄对贞观之治的重大贡献

招揽人才,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其才能为准,不以出身贵贱为限。据说,有一个时期,管理财政的度支部门缺少合适的人选,房玄龄宁可让这个位置长期空缺,也决不随便任命,因为这是要害部门,如果所托非人,则祸患无穷,真可谓用心良苦。唐太宗一朝有“贞观之治”的美誉,与房玄龄的勤勉努力是分不开的。

房玄龄于杜如霉的夸奖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当时主持了国史的编撰。从贞观三年()开始,便着手对两晋、北齐、北周和梁、陈、隋六朝史的编纂,房玄龄是齐、周、梁、陈、隋五朝史的总监,是《晋书》的监修。五朝史修成于贞观十年,《晋书》最后完稿于贞观二十年。从贞观三年起,房玄龄还担任了唐国史和实录的主编和监修。在修本朝史时,房玄龄主张秉笔直书,不得曲阿。

所以李世民称赞他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堪与汉朝的萧何相比!正因为他是李世民的第一功臣。是李世民的贵人如果没有遇到房玄龄,李世民的人生又要如何?

终贞观二十三年病逝。房玄龄选良才,去冗员,对唐朝政治、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李世民《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这是李世民对房玄龄吟的诗。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