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乌克兰
本刊记者/王春晓陈威敬
发于0.3.4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
当地时间3月3日凌晨,经过近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田俊一家终于抵达乌克兰边境的一个小山村。那里距摩尔多瓦只有0公里,如果战火继续蔓延,他们可以很快逃往邻国。
睡了一个久违的好觉后,山上下起了大雪,周围没有炮火声。田俊和收留他的乌克兰朋友聚在一起,像往日一样吃饭喝酒,孩子们则围着游戏机吵吵闹闹。
8天前的清晨,睡梦中的乌克兰人从炮火中醒来,俄乌局势骤变。公园的嬉戏变成枪击声,城市的喧嚣被不时传来的爆炸声所替代。
据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月4日披露的数据,在乌中国公民约人,包括中资企业雇员、留学生和华侨等,主要分布在基辅、利沃夫、哈尔科夫、敖德萨和苏梅等地。其中留学生约人。
他们中,有人仓促逃离学校,有扎根多年的“坐地户”辗转至邻国,有人抛下生意暂避乡下,也有人不愿丢下乌克兰家人而选择原地等待。未来局势如何演变——是永远离开,还是原地重启生活,一切变得未知。
清晨被炮火惊醒
月4日,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事行动。当天凌晨5时许,首都基辅、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萨等多地传出爆炸声。
窗户不住地晃动,留学生赵宇在睡梦中被炮火声惊醒。当他拿起枕边的手机,交火的消息已经铺天盖地而来。同样被惊扰的还有几栋楼外的马帅,轰隆的声音距离他所在的位置约30公里,后来他从新闻里看到,爆炸地点是乌克兰郊区的一处*事基地。
赵宇和马帅的宿舍都位于基辅市北部的奥隆博区。月5日,俄乌双方在该区交火。距离他们宿舍楼仅一两条街道的地方发生了巷战,防空警报当天几乎每隔一小时一响。
就在几天前,还有乌克兰人对着镜头说,不会担心目前的局势。人们在街头散步,在广场荡秋千,在公园喂鸽子,一切平静如常。
大四那年,赵宇决定将乌克兰作为求学的下一站。他选择了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的合唱指挥专业,现在就读研二。这所学校是欧洲著名的高等教育师范类教学科研机构,他所在的本校中国留学生群就有人。
马帅是乌克兰柴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这也是乌克兰最好的高等音乐学府,在世界音乐学院排名前50位。
人口只有4多万的乌克兰,拥有多达所高校。尽管这一欧洲领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在经济上并不亮眼,但在留学圈内却被誉为最佳的目的地之一。与欧美等地不菲的留学费用相比,这里的性价比更高。作为一名艺术生,赵宇一年的学费折合下来只要元人民币,这也是他最初择校的理由之一。
焦虑和恐慌很快在留学生群里蔓延。“完全没有想到会打到基辅”,多位留学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第一天都是慌乱的,心里完全没了底。前一天下午,赵宇还在宿舍里上网课,是他专业课导师带的合唱课。“本来一节45分钟的一对一小课,她给我上一个半小时。”赵宇很喜欢这位乌克兰导师,平时,她还会邀请留学生们去家里做客,做拿手的披萨和红菜汤。
受到冲击的不止留学生。华侨田俊差点就被击落的飞机砸中。月5日凌晨,他被一声巨响炸醒,睁开眼睛,家里的窗户和墙体还在震动,他噌地一下从床上蹦起来,带着孩子躲进了没有窗户的厕所里。炮火声、飞机轰鸣声,一直持续了0多分钟。
后来田俊透过窗户发现,四五公里外的别墅区起了火。天亮之后下楼,院子里落了不少飞机碎片,几辆私家车也被砸坏。他这才明白,那声巨响是导弹击中了飞机,“如果飞机早落一会儿,后果不可想象”。
当天下午,一家四口带着瑜伽垫、水杯、枕头、被子等,躲到了附近拥挤的地铁站里。从地下通道到楼梯、站台,大人、小孩、宠物、行李箱,地铁站每个角落都被占满。
月4日,乌克兰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基辅城的秩序迅速被打乱。大量的人群涌上街头,堵车、排队购物、取钱、加油,再到后来几天,超市物资出现了短缺,部分银行瘫痪取不出钱,汽油也开始限购。田俊说,很多在乌的中国人习惯于存美元或欧元,手里没有太多当地的格里货币现金,如果取不到钱,生活可能面临很多麻烦。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发布多条通知,提醒在乌中国同胞尽量不要外出。在校的留学生们也自行组织起来,过上宿舍和防空洞两点一线的生活。所幸的是,赵宇已提前买了0个鸡蛋,一些面包、饼干还有方便面等,差不多是八九天的口粮。
月4日,中国留学生躲在宿舍地下一层避难。图/受访者提供
赵宇住6楼,马帅的宿舍在8楼,电梯被停用,只要警报响起,他们就必须迅速撤到楼,并等待舍管引导避难。宿舍楼底的防空洞是苏联时期筑好的,挖得很深,空间也足够大,但洞里的湿冷、对炮火的恐惧让他们夜不成眠。
疫情开始后,学校已采用远程授课的方式,在校学生并不多。如果不是为了准备5月份去土耳其的合唱比赛,赵宇可能和很多人一样,也在“远处”用手机和电视